光伏逆变器行业流行误区

2017/12/14 16:13:53   浏览量:52

误区1,是不是组串逆变器可以适应所有应用场景?

“因地制宜、科学设计”是阳光电源提出的光伏电站设计及逆变器选型的理念,已经深入人心。站在客户角度,为了客户价值最大化,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应该选择不同类型的逆变器。例如,对于大型地面电站推荐集中式逆变器;对于山丘电站推荐多路MPPT集中式逆变器,部分容量小、复杂地形的电站使用组串式;对于工商业屋顶推荐使用组串式逆变器;对于户用屋顶推荐使用单相组串逆变器。

误区2,是不是只有组串逆变器才能监控组串的信息?

光伏组串检测或组件检测这个功能,可以集成在逆变器、智能汇流箱或者其它单独的设备。在组串解决方案中,组串逆变器集成了组串检测功能,具有管理组串的能力。集中式逆变器解决方案则是通过智能汇流箱实现组串检测功能,同样具有管理组串管理的能力。组串式方案没有直流汇流箱,但是必须配置交流汇流箱(这点经常会被某些逆变器厂家选择性遗忘)。相对组串式方案,集中式方案成本约低0.2元/W,两种方案发电量持平。这个结论已经在多个对比电站中被反复验证。

误区3,是不是客户只关注初始投资?

LCOE(光伏系统生命周期内平均化度电成本)是光伏电站系统设计、设备选型的最核心的优化目标,也是驱动行业向前健康发展的力量。理性的业主,不仅仅只考虑初始投资,而是关注整个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。当前市场已经不是“金太阳”,“特许权”招标时代的市场,客户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,电站设计日趋理性和精细化,客户会更加重视自己的每一分投入。

举个例子,在光伏系统优化设计时,过去的光伏系统组件容量与逆变器容量的配比通常是(1:1),(1:1)配比是否是最优的呢?在以LCOE为目标优化设计时,发现(1:1)并不是最优的配比,而最优的配比可能是(1.2:1),或者是(1.3:1)等等。在当下的实际应用中,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电站在使用(1.1:1)的配比。我接触到很多客户,包括业主、投资人、设计院都已经非常重视投资收益率的问题,追求更低的LCOE,客户也是在不断进步中,不能用老眼观看待我们亲爱的客户。关于超配的思想,可以参考一个基本的大逻辑,相对于组串式方案,集中式方案投资成本低,收益持平,那么集中式方案LCOE相对更低。

误区4,是不是逆变器效率做到更高已经没有意义?

前面提到,驱动行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是追求更低的LCOE。为了达到更低的LCOE,一是要降低成本,二是要提高发电量收益。当前光伏行业各个产业链,包括组件厂家和逆变器厂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在这两个方面做努力。为了提高收益,从系统层面看,需要优化系统设计,从设备层面看需要提高各部件的效率。光伏组件效率提升0.1%的背后是无数汗水和无数的微创新,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逆变器。逆变器效率每提高0.1个百分点,背后都隐含着研发人员大量努力的工作,需在在研发、测试等各个环节进行各种技术攻关,代表着当前行业内最高水平的99%效率来之不易。其目的是可以把功率密度做得更大,温升做得更小,寿命更长;还是希望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发电量收益。说提高逆变器的效率不重要是对客户不负责任的一种误导,引发这个误区的人完全是酸葡萄心理。

误区5,是不是提升逆变器的性能时都不考虑可靠性?

逆变器属于工业品,具有生产力特性,能帮助客户获得收益。所有逆变器创新活动,都一个隐性前提条件,那就是产品必须可靠、安全,这样的企业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提,请一定要注意这个前提。提升逆变器的性能,尤其是效率,需要多方面的创新和努力,其中使用高效功率器件也是手段之一。逆变器的发展与功率器件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。SiC器件比IGBT或MOSFET具有优越性。SiC器件是已经大批量量产的成熟产品,并且已经批量化使用。如果SiC器件不是成熟产品,全球所有做SiC器件的厂家可能都要倒闭,SiC供应商应该不会这么傻,只干一票就跑路了,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所有有正常思维的企业家的梦想。SiC的应用已经